#天下雜誌專訪
#傳承中走出新格局
1978年,蔡雪泥挺過創業艱辛,引進了日本公文式教育(KUMON)來臺,也為臺灣學子創造學習奇蹟;近40年後,第二代趙文瑜也成功帶領臺灣功文轉型為KUMON。兩代間的經營理念或許有差異,且為順應環境進行的創新對話也沒少過,但不變的都是希望全球性的KUMON能為臺灣教育紮根、找出每個孩子的價值所在。
當摩爾定律預示了知識發展的半衰期不斷縮短,未來教育該有截然不同的思維時,早在1978年,蔡雪泥就引進日本「公文式教育(KUMON)」,希望用不一樣的教育思維,打好每個孩子的根基。40多年來,即便臺灣教育環境歷經多次轉變,公文式教育在臺的名稱也從功文變成KUMON,但其精神卻不曾改變過,直至今日,「超越學年」、「自主學習」仍舊是KUMON的精髓,也與聚焦素養、自學、融入生活的當前教育訴求,完全不謀而合。
「但多年來外界對我們仍有所誤解。」孔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(臺灣KUMON)董事長趙文瑜說,以往外界對於功文的印象,不外乎機械式算數及多如牛毛的作業題,少能真正深入公文式教育的精髓,「KUMON是藉由有意識地讓孩子充分的練習,打穩孩子的基礎,正如蓋房子得先打好地基一樣的道理。」趙文瑜說。
剛進入KUMON的孩子會先降低學年學習,那是為了透過每天做已經會的事情打好基礎,培養孩子每天拿到一百分的自信後,再往前超越學年,以客製化安排孩子的學習進度,且因公文式教育是套編序性教材,孩子能從中自學自習、進而超越學年。
這套學習模式並非補救教學,無法一蹴可幾,需家長和孩子長時間配合,但同樣地,這套教材也能運用在成人教育上,不管你幾歲開始、不管原有能力多少,都可以作為學習的起點,因此也有不少年長阿嬤藉著KUMON學英文,最終完成最高英文教材學習。
全文請見: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109882